当前位置: 首页 大数据 正文

大数据“杀熟”,究竟是谁动了我们打车的费用?

来源: 大数据看世界 2021-03-23 16:11:53.0

打车是我们出行时较为常用的一种方式,对比传统的出租车,网约车因其便捷、价格较低等优势成为了我们首选的对象。不知道您是否留意过这样一个现象,即便是去同一个地方费用也会有所不同,又或者行程预估价格与实际价格差异较大的问题。

作者:极客谈科技  来源:今日头条

打车是我们出行时较为常用的一种方式,对比传统的出租车,网约车因其便捷、价格较低等优势成为了我们首选的对象。不知道您是否留意过这样一个现象,即便是去同一个地方费用也会有所不同,又或者行程预估价格与实际价格差异较大的问题。当然,打车费用受到多方面综合因素的制约,包括交通拥堵情况、早晚高峰、节假日等等。网约车平台对此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数据显示与评判标准,是否会存在大数据“杀熟”这一问题呢?

我们先来解释一下究竟什么是大数据“杀熟”!杀熟很好了解,指的就是对你较为熟悉的人,利用你觉得熟人之间好办事,能够以较低价格来购买产品的心理,狠狠地宰你一刀。往往商品不会低于市场均价,甚至还会高出一定的价格。

如果给杀熟披上科技的外衣,又会是怎么样的一种情形呢?任何一款网约车平台都会给用户进行画像,您使用的手机机型、价格区间,常用的打车时段、打车频率,出行距离等(并不局限于这些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可以对每一位用户进行综合分析,用户在平台的眼中变得更加立体。例如您手机的机型与价格,便能够推算出您大概的收入情况,经常使用的打车地点便能够分析出您大概的居住位置等。

大数据分析最大好处就是可以让商家精准定位,坏处是这些信息很可能成为商家对用户杀熟的利器。究竟网约车平台会不会使用大数据“杀熟”呢?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孙金云副教授针对于这个事情做了专门报告,从而肯定了这个问题。为了确保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孙金云团队分别在5个城市(北京、上海、深圳、成都、重庆),花费5万元,进行了800多次的测试。

本次调查共计样本821个,分别以不同距离、工作日以及节假日、晚高峰和闲时进行采样。其中苹果手机占比三分之一,安卓手机占比为三分之二。通过实际的测试结果显示,苹果手机相对于安卓手机而言,支付的费用要更高一些。平台的一些优惠力度对于苹果手机用户也并不友好,例如苹果手机用户一次打车结束之后能够平均获得2.07元的优惠,安卓手机用户的平均优惠是4.12元。

曾经有消费者针对该问题询问过平台,平台给出的回复是个人感觉活着是判断上的失误,并没有承认平台方利用大数据“杀熟”的问题。

虽说网约车平台有此问题,但是对比出租车来说依然具有较大的优势,这也是平台敢如此大胆的原因。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将这种问题降至最低呢?

竞争才能够带动行业改掉陋习,快速发展。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在一家网约车平台吊死,可以多下载几个平台,随机选择不同平台的网约车出行。至于手机方面,也没必要因为打车而不再使用苹果手机,这还是需要根据用户自身的使用习惯来判定。若多人打车的前提下,尽量由安卓手机用户下单也是个不错的办法!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钱大人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关键字: 大数据 网约车 科技
分享到:
  • 在不把微商整顿一下那么你的微信产品真的很危险了 微商里面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假货 骗来骗去都是骗的身边好友 可恨又可恶 抵制微商封杀微商
    08-30 19:02

用户推荐

换一换
  • 机器人007

    关注人工智能机器人、分享科技行业资讯前沿,让未来在这里发声,开启智能新时代

  • 经济情报网

    投资决策,情报先行。

  • 财经快评APP

    财经快评致力于打造链接意见领袖与高净值用户的轻资讯平台,由《中国房地产金融》杂志出品

  • 财经报道

    以独立的价值判断、独到的报道角度,全面覆盖宏观、商业、金融、证券、理财等各个领域。

  • 科技金融资讯

    分享最前沿的科技金融资讯,这里不仅是搬运工还是创造者,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