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数据 正文

用智慧监管有效反制大数据“杀熟”

来源: 大数据小王子 2021-08-16 09:19:16.0

根据《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对“杀熟”者除了处以上一年度销售总额1‰以上5‰以下罚款外,对情节严重者还可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作者:经济日报   来源:中国IDC圈

根据《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对“杀熟”者除了处以上一年度销售总额1‰以上5‰以下罚款外,对情节严重者还可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营业执照,这将让那些愿意砸钱烧钱来营销的商家心存顾忌,否则就可能被清出市场。

近日,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本次修订征求意见稿的一个亮点是,对涉嫌利用大数据“杀熟”的平台或商家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上一年度销售总额1‰以上5‰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近年来,随着网络购物的普及,大数据“杀熟”现象屡有发生。不少网友发现,同一段路程,打车软件对两部手机报价各异,部分旅行APP也存在“看人下菜碟”现象,对老顾客提供高定价商品。

市场经济条件下,针对不同消费者给出不同的定价并不鲜见,只要价格公开、不属于垄断销售和强买强卖,就应尊重商家的自主经营权,但“杀熟”则违背商业伦理。一般而言,商家对老顾客提供更加优惠的价格符合商业伦理和经营理念,如会员等级越高,享受的优惠越多。这样才有利于培养顾客忠诚度,提高对商家的认可和信任度,进而助商家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遗憾的是,个别商家借助大数据“杀熟”,透支了消费者信任,还可能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

一般情况下,商家占据信息优势和技术优势,且市场环境瞬息万变,消费者很难识破“杀熟”行为。如果商家掌握着大量用户的信息,很可能会根据技术手段对消费者“画像”并提供有差别的定价和服务,实施隐蔽而精准的“杀熟”。而消费者相对分散,且处于弱势地位,难以了解商家的定价策略,除非每次购物时进行比价,否则很难觉察到被“杀熟”。即便发现了想维权,也常因为“追回一只鸡,得杀一头牛”的维权成本,不得不放弃。

为吸引新用户,商家在一定时期内针对新用户提供优惠价格,在情理之中。而且,很多商品价格经常处于变化之中,尤其是机票、旅馆、酒店的价格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随客流、天气变化等因素调整。由此,除非在同一时间段内,在同一地区,有多个具有相同“会员级别”的消费者购买相同商品,否则,莫说普通消费者,即便监管部门也难以分辨何谓正常的价格变动,令分辨“杀熟”难上加难。

在技术进步背景下,如果不对商家进行强有力的监管和约束,某些新技术就可能成为个别商家作恶的工具,让消费者愈发弱势,沦为被精准“杀熟”的对象。进而言之,如果不及时对大数据“杀熟”说不,互联网商业就失去了便民属性,沦为强势商家宰割消费者的帮凶。

根据此次征求意见稿,对“杀熟”者除了处以上一年度销售总额1‰以上5‰以下罚款外,对情节严重者还可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营业执照,这将让那些愿意砸钱烧钱来营销的商家心存顾忌,否则就可能被清出市场。当然,治理大数据“杀熟”,更需要有效监管经营者的“算法”,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智慧监管,有效反制“杀熟”行为,让商家不敢用技术作恶,保护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钱大人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分享到:
  • 在不把微商整顿一下那么你的微信产品真的很危险了 微商里面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假货 骗来骗去都是骗的身边好友 可恨又可恶 抵制微商封杀微商
    08-30 19:02

用户推荐

换一换
  • 机智金管家

    机器人投顾智能管家,关注机器人投资资讯、新闻、技术、人物、行业动态

  • 财经资讯

    关注互联网财经资讯动态!

  • 编程的人

    “编程的人”分享有用,有趣,有范的场景技术,也会分享职业实战培训技术课程!快来加入我们吧,一起学习,分享,互助,让技术流行起来!

  • 理财早知道

    专注金融投资市场分析,股票基金行情策略操作,理财投资技巧分析

  • 财经报道

    以独立的价值判断、独到的报道角度,全面覆盖宏观、商业、金融、证券、理财等各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