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要闻 正文

别让“NFT”成为炒作新宠

来源: 财经新闻 2022-05-19 10:15:43.0

        半月谈

半月谈评论员 兰天鸣

在我国打击虚拟货币交易炒作趋严的背景下,不少资本和币圈投机分子又瞄准了新方向——非同质化代币(NFT)。

NFT全称是Non-Fungible Token,也被称为非同质化通证。作为一项区块链技术创新应用,NFT作为凭证用来标记特定数字资产,在丰富数字经济模式、促进文创产业发展等方面显现出一定的潜在价值。其中,数字藏品领域是NFT落地最快的应用场景之一。

近年来,看似普通的马赛克头像、图片、视频等数字藏品NFT频频售出“天价”。全球最大的国外NFT交易平台Opensea累计销售额已超百亿美元,单件数字藏品被卖到数百万美元已是屡见不鲜。

但“天价”频现、风靡一时的背后,NFT出现金融化证券化倾向,暗藏大量“对敲”“老鼠仓”的行为,炒作交易、洗钱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开始冒头。

在国外,数字收藏品NFT往往使用虚拟货币交易,流转没有限制。一些投机分子则利用即将推广的NFT产品牟利,通过“天价”拍卖或与“内部人士”多方对敲、炒高价格。部分NFT交易平台为赚取高额手续费,利用社交媒体炒作,诱导用户持续交易,演变成“割韭菜”的骗局。

最近,就有国外购买者试图将数百万美元买进的数字藏品NFT再次拍卖,却出现了无人问津、报价缩水近万倍的现象,最终成了“接盘侠”。

当前,国内NFT生态圈中大大小小的平台各自为营、疯狂“拓荒”,一些互联网头部企业也参与其中。这些国内NFT交易平台基本使用人民币交易,不少平台对NFT二次流通也不做限制。

随之而来的风险不可小觑。一些数字藏品被拆分交易,打破了NFT的非同质化特性,可能促使NFT相关业务演变成非法集资、非法发行证券等非法金融活动。

同时,国内NFT发行方和交易平台尚未被强制要求对发行、售卖、购买主体进行实名认证,为NFT领域洗钱问题埋下隐患。

如何引导NFT在国内健康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应是正道。需要加大对该领域监管,提升相关风险的预警、防范和化解处置能力。

近期,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倡议,呼吁会员单位坚决遏制NFT金融化证券化倾向,从严防范非法金融活动风险。三家协会从发行金融产品、提供交易服务、公开发行融资、计价结算、实名认证、投融资等多个方面,对会员单位参与NFT项目做出要求,旨在斩断NFT的二次交易链路。

尽管国家对虚拟货币风险防范有明确规定,但对于数字藏品等虚拟资产及衍生品的监管规则仍有不足。相关部门亟须加大对NFT监管的探索和研究,尽早出台相关法规,规避NFT产品恶意炒作、借用NFT概念集资诈骗等违法行为。

一方面,需要文化、知识产权等领域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法规政策,明确NFT作为数字藏品的业务规范。另一方面,需要金融监管部门加强风险监测和风险提示,防范非法金融活动风险。

特别是对于一些风险苗头,监管部门要果断出手、明确表态,及时对公众发出风险提示。区块链作为一种新技术,对于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不言而喻。生态链各方切不可只盯短期“天价”利益而无视长远健康发展,谨防创新业务“脱实向虚”只剩炒作,别让“蓝海”变“死海”。

来源:《半月谈》2022年第9期

编辑:孙好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钱大人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关键字: NFT Opensea
分享到:
  • 在不把微商整顿一下那么你的微信产品真的很危险了 微商里面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假货 骗来骗去都是骗的身边好友 可恨又可恶 抵制微商封杀微商
    08-30 19:02

用户推荐

换一换
  • 机器人007

    关注人工智能机器人、分享科技行业资讯前沿,让未来在这里发声,开启智能新时代

  • 大数据看世界

    分享给行业大数据、关注大数据行业的最前沿资讯,分享最有价值的大数据深度文章

  • 经济情报网

    投资决策,情报先行。

  • 瞎说金融

    独特视角解说、深度报道、权威观点,财经资讯直通车带给你最新最全的财经动态。

  • 金科机器人

    最新最全的机器人行业资讯,聚焦机器人投顾动态,关注金融机器人技术革新,机器人创业者以及新型金融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