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作者 山西新闻网
本报讯(记者王旻)近年来,因具有文化收藏价值和投资增值能力,“看得见,摸不着”的数字藏品受到热捧。然而,一些不法分子盯上这一“商机”,设置层层套路、编织投资陷阱,高额回报的背后其实是在“挖坑”。3月6日,省处置非法集资领导组办公室发布提示,莫赶“数字藏品”热潮,谨防非法集资风险。
“数字藏品”在国外被统称为NFT,即非同质化代币,是指使用区块链技术,对应特定的作品、艺术品生成的唯一数字凭证,在保护其数字版权的基础上,实现真实可信的数字化发行、购买、收藏和使用,包含数字图片、数字音乐、数字视频、数字纪念品等多种形式。
据介绍,“数字藏品”作为数字经济的一个重要领域,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但同时,虚假宣传、投机操作、盗用版权、虚构价值、维权困难等市场乱象与日俱增,存在的诈骗、洗钱、传销、非法集资等风险隐患不容忽视,亟需监管制约和引导。
金融监管部门多次强调,坚决遏制NFT金融化证券化倾向,从严防范非法金融活动风险。NFT底层商品中不得包含证券、保险、信贷、贵金属等金融资产;不得通过分割所有权或者批量创设等方式削弱NFT非同质化特征,变相开展代币发行融资;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NFT,不为投资NFT提供融资支持。
省处非办提醒,要树立正确的投资理财观,关注数字资产的艺术性和价值本身,自觉抵制“数字藏品”的投机炒作行为。如发现相关违法行为,要第一时间通过“山西非法集资线索举报”小程序举报或向公安机关报案。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钱大人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文章评论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