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要闻 正文

2022十大消费乱象:​数字藏品平台退场用户套牢、价格刺客“暗箭伤人”

来源: 科技金融资讯 2023-03-16 14:23:35.0

来源:黑猫投诉【投诉入口】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9733亿元。全国网上零售额137853亿元,比上年增长4.0%。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19642亿元,增长6.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7.2%。作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和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依然明显。但伴随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与新消费模式的涌现,也不可避免产生了一些消费乱象。

黑猫投诉综合主管部门通报、各大媒体报道、全网舆情、黑猫平台投诉数据及典型消费事件,发布2022十大消费乱象,盘点去年热门消费舆情事件,希望能引发广大消费者对这些消费套路及行业乱象的关注和警惕。

数字藏品热度退潮,平台退场,用户套牢

价值数百万元的NFT头像、转手翻几倍价格的数字藏品……从吸引大批投机者参与其中到一地鸡毛的割韭菜闹剧,2022年数字藏品市场经历了大起大落。

年初数字藏品概念迅速火热,吸引大批投机者,由于市场相关监管法律规制方面的空白,滋生了交易平台恶意炒作、干扰市场价格;商家虚假发货、不退款项;用户商品被强制售出,藏品被盗,数据丢失等诸多问题。2022年4月,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等三协会发布关于防范NFT相关金融风险的倡议,倡议坚守行为底线,防范金融风险,不变相发行交易金融产品或开展代币发行融资,不为NFT交易提供集中交易、持续挂牌交易、标准化合约交易等服务,变相违规设立交易场所。

而到年末,伴随着数字藏品市场降温,一系列平台限制交易、关停跑路成为行业讨论热点,也引发大量用户退款维权事件。据黑猫大数据中心统计,黑猫投诉平台2022年“数字藏品”相关投诉累计近4400条。

数字藏品平台套现跑路,提现无门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有不少投诉反馈数字藏品平台投诉反馈平台本身存在违法违规经营情况,平台在不具备相应资质情况下违规开设二级市场。通过虚假宣传诱导用户在平台投资交易,后续出现限制用户交易提现,甚至直接关闭服务器失联等情况,导致用户资金损失却维权无门。有消费者投诉称一数字藏品平台以拉盘为由诱导投资,但却查询不到相关证照。在该平台购买可交易的数字藏品1万余元后平台于9月末开始摆烂、跑路。

藏品价值暴跌,用户损失惨重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除去平台跑路问题以外,也有不少用户投诉自己在购买藏品的时,平台存在虚假宣传夸大藏品价值、诱导投资等情况。但随着藏品到手,伴随市场波动,藏品价格暴跌,用户损失几千几万几十万不等。针对此类问题,关于平台方是否应该承担责任,补偿消费者损失,消费者与平台之间争议不停,用户维权不断。有消费者反馈,自己自去年五月以来,在平台方诱导宣传下,购买藏品话费56万元,现在几万元几千元变成几百元,自己损失惨重,但平台方却并未承担相应责任。

当下,数字藏品领域尚没有国家层面的监管和立法,行业内出台的各类自律公约尚无法律效力。用户在购买数字藏品时,要选择合法交易平台购买,避免通过虚拟货币支付,留存资金支付、购买记录等相关证据,如遇到诈骗等犯罪行为,应及时报警。

商品不明码标价,价格刺客“暗箭伤人”

2022年夏“雪糕刺客”一词走热。看起来其貌不扬的雪糕,结账时高昂的价格让人大吃一惊,这一现象引发全民吐槽。“价格刺客”之所以是“刺客”,正因其往往藏于暗处,利用价签模糊遮挡、价签不规范、计量单位不一等手段来伪装成普通商品,关键时刻“一剑夺命”。

在微博搜索关键词“雪糕”,弹出的相关话题也尽是吐槽色彩:“雪糕为何越卖越贵”、“当代雪糕价格有多离谱”、“不认识的雪糕不要轻易拿”……多个话题阅读量过亿,讨论量过万。在“雪糕刺客”冲上热搜后,人们一边谴责不讲武德的销售套路,一边纷纷求问“便宜的雪糕都去哪里了”。

“共享充电宝刺客”、“酸奶土匪”相继出现


共享充电宝也是消费者抱怨“价格刺客” 的重灾区。“充电宝已归还却恶意扣款99元”“充电宝成功归还,但是押金没有退”“客服踢皮球不处理,要求退还费用”……据黑猫大数据中心统计,黑猫投诉平台2022年“共享充电宝”相关投诉累计超5万条。

“水果刺客”、“文具刺客”、“酸奶土匪”也相继出现,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消费场景,为避免类似的“价格刺客”暗箭伤人。这显示出消费者对现实生活中存在未明码标价、计量单位不统一、等问题的不满情绪。

价格刺客本质是价格欺诈


《消法》第二十条第三款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明码标价”,同时《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第十九条规定:“经营者不得实施下列价格欺诈行为:(六)不标示或者显著弱化标示对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不利的价格条件,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所谓“价格刺客”即将高价商品与同类低价商品混放,并通过不明码标价的方式诱骗消费者买单,本质是一种价格欺诈行为。

市场自由应建立在明码标价,消费者充分知情自愿上,而不是遮遮掩掩伪装刺客。2022年7月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施行,其中明确要求,经营者应当以显著方式进行明码标价,明确标示价格所对应的商品或者服务,明码标价应当根据商品和服务、行业、区域等特点,做到真实准确、货签对位、标识醒目。此规定或将使价格刺客无处遁形。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钱大人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分享到:
  • 在不把微商整顿一下那么你的微信产品真的很危险了 微商里面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假货 骗来骗去都是骗的身边好友 可恨又可恶 抵制微商封杀微商
    08-30 19:02

用户推荐

换一换
  • 科技快报

    关注互联网科技发展动态!

  • 道哥论道

    道哥的互联网创投思考,关于互联网,关于新媒体,关于创业,关于投资,关于新商业,关于人工智能。

  • 科技金融资讯

    分享最前沿的科技金融资讯,这里不仅是搬运工还是创造者,欢迎关注!

  • 经济情报网

    投资决策,情报先行。

  • 大数据看世界

    分享给行业大数据、关注大数据行业的最前沿资讯,分享最有价值的大数据深度文章